close
初聞"杜斯妥也夫斯基"其人其名是在朱天心的小說裡當時我只知道他是與托爾斯泰齊名的偉大俄國文學家
在一個前衛當道的班級、學校(高中時)裡閱讀他們的書籍似乎有些突兀了
杜的小說極為寫實
為二十世紀的文學進展提出重要的前導
高中的時候認為青春年華總是詩
曾有一段時間寫文章對我來說有一股致命的吸引力
但那些總是矇矓與虛無的
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杜等人的作品規為「極能代表高尚青春心靈」的啟蒙讀物
朱天心對我的影響太大了
她總能在我非理性的那一面刻畫具體的形象
和家人吃飯時想起那時候有一篇文章被國文老師偷偷拿去國語日報投稿
現在回味反而覺得幼稚難登大雅之堂(偏偏又被投稿到一個正式的刊物上)
不久前在妹妹的書架上發現了全新的《罪與罰》
她說她「恰好沒有心思讀」便借給了我
前幾天科技部的事情弄得焦頭爛額
理性告訴我專心才是現在最需要的態度
內心住著的小孩卻蠢蠢欲動
他為我留了一句話
上面寫著「不自由,吾寧死」
下午去學校辦完事
圖書館後方草皮有的是騎著三輪車的小孩與他們臉上擠成一堆的笑
在斜陽的照拂下卻顯的祥和
在獸醫系旁挑個石階坐著
《罪與罰》的情節與眼前的景象形成強烈對比
我也不在意(抽離現實卻閱讀著現實主義的書可能有些矛盾)
至少我終於了解一個人捧著一本書在一個每天匆匆騎車經過的校園裡是多麼奢侈幸福的事
尤其當你讀的是那維爾‧斯托克斯方程式以外的東西時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