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今日一連串的迷惘當中我又試著尋找可以讓心靈穩定的東西
我發現當我費了心力卻一無所獲時內心特別焦慮
或許是自己容易急的個性作祟
至今還沒辦法完全接受「我可以從過程中學到東西」這件事
想一想不禁為自己捏一把冷汗
不過來念博士不就是要改正這個壞習慣嗎?
大二時單獨跟萬老師坐在小福怡客聊天
老師才問為什麼這麼多種類的PhD
全名卻都叫作「哲學博士」呢?
所以重點完全不在研究的內容本身
而在於研究方法和心態的鍛鍊

先前和同屆的中國同學聊天
看他上完課不進自己研究室便準備搭公車回住處
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平時除了看點期刊
其餘時間大多都在複習課業
時值期末考週
我理應像他一樣加緊複習的
但翻閱了自己上課抄的筆記
卻總是有一種填鴨的感覺
感到有些厭惡
或許我早已認清以往數十年的讀書方式應該有所轉變
做研究從來不是別人塞了什麼東西給你就全盤接受
甚至需要自己去探索(自己學著問重要的問題,並擬定計畫確實執行並解答之)
找尋合適的資料來「啟發」自己一下
閱讀的過程中不僅是娛樂自己
也是找尋新的發想點與契機
剛好實驗室未塵埃落定
沒有動手的機會就只好靜下心來讀書囉

不算期末考時間的不確定因素
(你看看連老師出期末考考卷沒我們都無法事先知道)
緊接著就是一週的春假了
偶然得知實驗室的同學訂了機票要走
看來春假開溜也不是什麼特別的事
但我到現在還在掙扎要不要自己趁這個機會去其他地方看看
或者待在研究室認真找資料
就去年感恩節在空蕩蕩的校園待著感到心情低落後
我不確定自己有沒有定力留在校園

研究方面老師已經給了許多短期能做的題目(都是他在博士後研究期間想的)
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搞清楚他最基本的發想
接下來就是執行它們了
當初我會選擇他的實驗室不外乎是對他研究領域的更大架構有興趣
(進不了更頂尖的學校,沒有完全契合的領域,只能圖個機會,自己引導新實驗室的發展)
做他的題目應是當作練基本功
有了核心實驗室技能後才能開始講自己發想的內容
也算是一種磨耐心的過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ightfan50 的頭像
    brightfan50

    Mr. Fan的生活隨筆

    brightfan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